白巅风杨永龙:关键的是你要和自己的孩子交流沟通,让自己的孩子把握好自己
霍岱珊说,污染物质进入人体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饮水,开展“清洁饮水”工程是当务之急。目前,抽取地下150米到300米的深层地下水用于饮用是最快的办法,不少“癌症村”也都打了深井,但霍岱珊表示,这只能解燃眉之急。据新华社
从2004年起,渝水区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一年一个新台阶,平均每一年翻一番;财*总收入年净增1亿以上,实现了每两年翻一番。先后摘取了全省县(区)“六大考评体系”第一名、全省经济发展先进县(区)、全省工业发展先进县(区)等桂冠。今年前8个月,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1.93亿元,同比增长38.8%。渝水区能够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区跨越为工业强区,不少熟悉内情的人说,“人才强区”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不拘一格培育经济发展人才【镜头】时下,到企业去当厂长助理,到车间去当车间主任助理成了渝水区培养新型人才的特殊方式,一批懂经济、善操作、会管理的干部队伍脱颖而出,为该区全力推进经济跨越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解读】为培养一批懂经济、善管理、会干事的干部队伍,近年来,渝水区在全区建立了机关干部挂职锻炼和领导干部双休日课堂等多项干部培训制度。区里和新钢公司等合作,通过自下而上报名、层层审核等程序,选拔机关干部到企业脱产锻炼。迄今4批40多名机关干部“毕业”,市场意识和实践能力大大增强,成为全区抓项目的一支生力*。领导干部双休日课堂也已形成制度。每次一个专题,专家授课,不少和项目发展有关,全区副科级以上干部参加。这一系列的培训方式,使渝水区的干部长了知识,增了才干,为渝水区策应新钢“主业提升,辅业分离”的发展战略,与新钢对接引进污泥处理和废钢加工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嫁接引进模具钢、锻材等一批改造项目;依托赛维,引进一批光伏下游企业和一批节能减排设备制造业等新能源项目提供了强力的人才支撑,从而推动了渝水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转型。合理配置社会事业发展人才【镜头】渝水区姚圩镇新宋小学是一所较为偏远的农村学校。从1991年至今一直工作在这所农村小学的校长姚永建说,过去许多老师都是包班兼数门课,忙得有时连课都备不出来,教学质量可想而知。为改变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现状,渝水区决定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2008年,在渝水区部分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方案中,渝水区教育、卫生等14个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292人。其中,农村中学教师43名,农村小学教师100名,农村乡镇卫生院91名……【解读】近4年来,渝水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297名英语、音体美、计算机等紧缺学科教师,并全部充实到农村中小学专业对口岗位上任教,使全区农村教师队伍日趋年轻化、专业化。同时,该区对农村教师实行岗位津贴制度,根据学校距城区、乡镇距离的远近,将农村学校划分为三类三档进行津贴补助,全区农村教师人均月增资248元,工资待遇的提高,稳定了农村教师队伍。医疗卫生服务方面,为进一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渝水区采取老中轻技术人员相结合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目前渝水区通过合理配置医资力量,已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5个,覆盖城区98%以上的人口,初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运行机制。同时,针对偏远乡村农民就医困难现状,从2006年开始,渝水区采取设立乡镇卫生院分院的形式,新(改、扩)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点,完成了13个服务点和226个村卫生所达标准化建设,并投入使用,使全区医疗卫生服务由原来的“30分钟医疗服务圈”缩短到现在的“十分钟医疗服务圈”,从而使农村广大群众足不出门就可享受到便利医疗服务。大胆使用年轻人才【镜头】渝水区发现人才也有自己的思路:在重大活动中发现人才,在实践中发现人才。这些年,区里先后开展了“项目推进年”、“决战工业三大平台”等重大活动,每次活动都能发现一些抓项目的高手,每次活动都有一些人才被调整到抓项目的主战场。【解读】有鉴于此,7月3日,渝水区出台《年轻干部培养教育管理办法》,重点培养全区行*、事业机关30周岁以下在职公务员及事业干部,提出“学习、培训、锻炼”三位一体的培养方式:学习上,强调*的理论学习,强调历史文化、市情区情的学习,更强调学历教育,鼓励年轻干部参加脱产学习,凡参加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育的学费按有关规定由区财*报销;培训上,强调*事化训练,增强年轻干部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调专业培训,开设双休日知识讲座;实践上,以跟班锻炼为主要形式,将年轻干部放到艰苦的环境中,派到改革发展的第一线,安排到急难险重的岗位上,提升他们的执*能力。一大批高学历的年轻干部被提拔到领导工作岗位。当然,渝水区强调干部年轻化,并不是为年轻化而年轻化,而是着眼于更广泛的年轻干部群体,提升他们的整体能力及水平。与60后、70后干部相比,80后干部学历水平要高、思想更为活跃,他们缺的是对社情民意的了解,缺的是实践锻炼。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渝水区是有针对性地给年轻干部压担子,以此来提升锻炼他们的能力。人才锻造使创业鲜花遍地开【镜头】良山镇从一个鲜为人知农业镇到摇身成为名重一方的工业重镇,关键是这里的老百姓投资办厂的热情高。目前全镇90家工业企业中,90%以上是本地农民创办的,为此,良山镇成了名副其实的“好汉”镇。肖志贤就是良山百姓创业的“好汉”典型,在当地被誉为“创业英雄”,他所创办的良山钢管有限责任公司是新余屈指可数的民营企业。多年来,他凭着过人的胆识敏锐的市场嗅觉,把一个年产值不足200万元的小企业发展成拥有固定资产2.6亿元销售收入超8亿元的大公司,成为新余市民营企业的一面旗帜。【解读】近年来,渝水区大力实施人才培训工程战略,通过组织各种创业培训,出台一系列用地、用电、融资、服务等方面的创业*策,使一大批有经济头脑的农民在创业*策推动下如鱼得水,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路。在高涨的百姓创业热情的强力推动下,良山镇工业结构日益完善。现有的90家规模工业企业中,已有了钢管、带钢、耐火材料、五金加工、机械制造等10多个门类,其中年产值超500万元的有22家,超1000万元的有18家,良山为此成了创业者的“摇篮”、企业的聚集地,成了新钢等大型钢铁企业的“第二车间”和后方基地。使良山变成了渝水区第一工业重镇。镇财*收入由2004年的2533万元,跃至到2008年的1.48亿元。百姓创业的遍地开花挑起了渝水区的经济大梁,加速了渝水工业强区步伐的推进。在人才的支撑下,至2009年8月,全区已发展规模工业企业136家,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1.93亿元,同比增长38.8%。
这也就是说,小企业必须两个策略同时进行,一是跑马圈地的招商战略,二是占山为王的精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