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之“文化传承与理解”序列化写作指导
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王金玉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语文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针对“文化传承与理解”,年3月3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委书记刘桔,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署名文章《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写好教育考试奋进之笔》指出在高考命题工作中要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见“文化传承与理解”在高考中的分量。
笔者在长期写作指导实践中,结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及课标精神
逐步摸索并形成“文化传承与理解”序列化写作指导方案如下:
“文化传承与理解”序列化写作指导方案
“文化传承与理解”写作系列指导之一————花草斑斓(先进文化)
“文化传承与理解”写作系列指导之二———茶香弥漫(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与理解”写作系列指导之三————老屋流连(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与理解”写作系列指导之四————山水自然(先进文化)
“文化传承与理解”写作系列指导之五————文学情怀(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与理解”写作系列指导之六————棋书琴弦(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与理解”写作系列指导之七————中药飘香
(传统、先进文化结合)
“文化传承与理解”写作系列指导之八————*萦江南
(传统、先进文化结合)
“文化传承与理解”写作系列指导之九————旧物情结
((传统、革命文化结合)
“文化传承与理解”写作系列指导之十——心灵家园
(传统、革命、先进文化结合)
在此,笔者就以其中几个角度为例,从“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结合点滴写作技法及学生原创习作,摸索一下高考作文和竞赛作文备考的有效途径。
例一:“文化传承与理解”写作系列指导之一————花草斑斓
每个人都有自己钟爱的花草,高考及作文竞赛备考中,可以在自己喜爱的花草上做文章,学写借花喻人、借花寄情、借花寓理类文章。这类文章切口小,以小见大,含蓄而有韵味,散文气息浓,很容易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因此“借花草行文”不失为高考作文备考的有效途径,有这方面积累的同学不妨一试,尤其是励志、感悟生命、感悟生活类主题,借花草行文更是一种容易讨巧的构思。也可以把花草当道具来使用,使之成为人物情感变化的契机。
经典导读:满山菅芒花
林清玄
屋顶平台的水管边,长出几丛菅芒花,每天在风中摇来摇去,好像对我说:“秋天了,秋天了,出门看风景吧!”
我沿着山坡小路散步,看到满山的菅芒花正盛开,菅芒花在秋天最美,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很少人知道,菅芒花最美的颜色是将开未开之际,那时它是浅紫色,仿佛空中的紫水晶。
也很少人知道,菅芒花在月光下最美,衬着墨蓝色的黑夜,点点银芒散在山坡野地,总使我想起萤火虫在稻田边飞来飞去的情景。
最美的菅芒花,是在它飞散的时候,有如流逝的灯花星火。
看着秋天满山的菅芒花,我就想到在屋顶上的菅芒花,是不是从这山坡飞翔而去的种于呢?而屋顶上的菅芒花一旦成熟,种子会飞去哪里?会不会飞回这一片山坡?
人是不是也像营芒花的种子,在某地某一个秋天偶然飞起,与前世的亲友、情人在此相会,随着业力的风在宇宙飘流?这是不是就是轮回的秘密呢?
菅芒花永远不死,因为它随风飞翔,落在任何环境都努力生长。
肥沃的山坡与贫瘠的屋顶,都不能防止管芒开美丽的花,人如果富裕或贫贱,是不是也能维持同样的志气呢?
写作技法归纳:借物写事一线贯穿细节传情 虚实结合
理念导引:我们有必要理清什么是真实的素材,什么是虚构的素材吗?朱自清先生把真实分为现象的真实、逻辑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艺术总是在两个世界间往返徘徊,一个是有客体存在的行动的及其表现形态的现实世界,另一个则是被托尔斯泰和普鲁斯特看成“真实印象”的暗示之中隐隐约约显示出本质的虚幻的个性世界,一个依靠心灵感悟才能发现的世界。有人说,现实世界最重要,因此,要仔细观察世界,然后真实地录写,甚至不允许虚构作品;也有人说,文章不是现实的产物,而是心灵世界的舞蹈,所以,没有虚构和联想想象的作品就是没有才情的作品。其实,文章是现实的和还是虚构的都不是很重要,文章最重要的是:“情感的真实”。
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千古名句,因为其虽夸张却写出了情感的真实,以此写出了塞北的寒冷;而杜牧的名诗《江南春》,明代著名诗评家杨甚曾“很蠢”地提议将“千里莺啼绿映红”改为“十里莺啼绿映红”,因为距离之远完全不可能听到和看到。不过,几百年过去了,也依旧是“千里”,因为“十里”虽接近现实,却失去了诗人的联想和想象,其中的情感真实是春天那美好的景色旺盛地占据了千里那样广阔的空间!
散文中“写物”是最常见的技巧,而伴随着“物”出现的是线索和细节。用“物”串起写作素材,围绕着“物”进行细致的场景和景物描摹,更是水到渠成的写作教巧。同学们可以在“仿写随笔”写作中进行“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的专项训练,这样再加上整篇作品的阅读摇动,写出精彩的文章就很容易了。
学生原创佳作:
又见花儿烂漫
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井园欣
(高考语文分得主,此文运用到高考作文“这个世界需要你”)
林清玄曾说:“肥沃的山坡与贫瘠的屋顶,都不能阻止菅芒花开的美丽.人不论是富裕还是贫穷,是不是也能维持同样的志气呢?”——题记
我家后面的山上有一片土地上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满山的菅芒花盛开,菅芒花在秋天最美,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很少人知道,菅芒花最美的颜色是将开未开之际,那时它是浅紫色,仿佛空中的紫水晶。
也很少人知道,菅芒花在月光下最美,衬着墨蓝色的黑夜,点点银芒散在山坡野地,总使我想起萤火虫在稻田边飞来飞去的情景。
最美的菅芒花,是在它飞散的时候,有如流逝的灯花星火。就随着风飞散,不知道自己终将停留在何处,却以淡然的心笑看世间万千。
菅芒花开,开在田野中,开在山坡上,开在榆阴柳下,高高的茎杆随着风摇曳,风拂过不等长的穗,嗖嗖作响,仿佛奏响一曲自然的离殇。花在与母体告别,像将要离家的游子,眷眷缱绻,依依不舍。此刻看菅芒花就像看自己,到了离开父母的时候了,心中万感交集。
仿佛过了今天,自己就再也不是以前的自己了,肩上多了一份对家人的责任,心中多了一份对未来的向往和敬畏。
回想起那个初秋的夜晚,冷风乍起,拂去了夏日最后的一丝炎热,却怎么也吹不走我内心的那份烦闷。面对着自己一次一次的付出而无果,心中不由生得烦闷,这一夜却怎么也睡不找着了。站在窗前许久,望着这个没有月的夜晚,仿佛失去了倾诉的对象。不顾得对夜的恐惧,我便拿了手电筒向后山去了。
初秋的风真的好凉,或许是因为在炎热的夏季呆时间太长的缘故吧,这时的我格外清醒,在手电筒微弱的灯光下我慢慢前进着,起初不知道想去哪里,可仿佛冥冥中有一种力量在牵引着我像个地方前进…..在朦胧下我看到了那片菅芒花,在灯光下他们成了一片银色的花海,风儿吹过,激起一层层浪花,向我这里奔涌而来。再仔细一看,这正是那将开未开的时候,浅紫的琉璃般的。忽然眼前一蒙,是颖果上的穗,他们就在这个时候飞走的,离开母体,奔向梦的远方。月亮不知什么时候渐渐出来了,我的心中有了一份惬意,便回家去了。
回到家里,我忽的发现了菅芒花的穗,散漫在院子里,墙角中,我渐渐想了林清玄说的,菅芒花无论在贫瘠的土地上还是在肥沃的土地上,都会勇敢顽强的生长。无论风再怎么吹完他的身子,雨怎么冲刷他的茎杆,他都会在雨后重新站起,笑看世界。
我即将远离父母,独自面对以后的生活,没有了母亲的叮嘱,父亲的关怀,没有了深夜还有两盏灯交相辉映,我要成为一株菅芒花。未来是没有人能预知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种种意外之中学会生存,菅芒花是顽强的化身,而我亦要想菅芒花那样顽强,在顺境或是逆境之中,独立,顽强,坚韧的生存下去….
此刻我仿佛已经看见了9月的菅芒花,那花儿又是那样烂漫的开着,微笑着送走每一颖果的穗,祝福着他们在远方的未来也能绽放一片片菅芒花开….
例二:“文化传承与理解”写作系列指导之一————茶香弥漫
经典导读:学生高考满分作文
江苏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字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忧与爱
年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
茶与水的相遇,实在是一种前世今生的缘分。
我拂开茶叶盒的盖子,用指腹撮了一把茶叶撒进圆滚滚的茶壶,细长干硬的茶叶撞击白瓷的壶底,如碎玉落进深涧。滚烫的开水大口呼吸着涌进茶壶,仿佛迫不及待去拥抱一个早已注定的誓言。茶叶以近乎疯狂的姿态旋围、舞动,一瞬间充斥了茶壶中的天地。
爱茶,不仅仅是喝茶。新茶,老茶,看似神圣虔诚无比的茶道,关于茶的一切。
爱茶,大概源于茶的普适性。黝黑粗壮的汉子大碗喝茶,爽口解渴;相知多年的朋友聚在一起,共饮一壶,那些自不必说的情分或人生感怀,都沏进小小的杯里;与世无争的雅士,禅居深寺的老道,品茶,自得其味,一杯清茶,便氤氲了天地人。
我小心地挪开茶壶的盖子,茶叶已完全舒展,清绿的水面上浮着泡沫。一切归于寂静,我仿佛听到了一声细细的叹息。
谁在叹息?谁在手捧着温热的茶杯,满怀忧愁地叹息?
既爱,又怎能不忧?
不论是中国的茶道还是日本的茶道,都讲究四个字:和、静、清、寂。只是在穿越了千百年古道茶韵的今天,谁又能褪去铅华,闭门喧嚣,再为自己沏一盏茶。
他们互相炫耀,自己茶叶的尊贵,茶具的精美。他们从冰箱里取出装在塑料瓶子里冒冷气的茶饮料。不由地担忧,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将如何保持其充满古意的纯粹?
想起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所写:“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酒不求洌而樽亦不空,素琴无弦而常调,短笛无腔而自适,纵难希遇羲皇,亦可匹俦秘阮。”真的,“茶不求精”,只要“壶亦不燥”即可,品茶即是品人生,又怎能不令人担忧,虚夸和浮华污染了那一壶清茶,最终遮蔽了曾经向往真实的人生。
爱茶,却也忧茶。那份清澈澄明的热爱永远不变,那种沉甸甸的忧愁也真实存在。忧与爱不论如何交错,最终无言,就都化进杯中,啜饮,细品茶中的苦与甜。
我端起桌上的茶杯,茶已凉了,有半卷的茶叶半沉半浮在中间,像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沉沉的空气中冻结,露着一半热爱,卷着一半忧愁。
写作技法归纳:以轻灵的抒情文字述说一种文化的忧与爱,颇难驾驭。作者以精微的刻画,渗透深挚的情思,首尾呼应,神完气足,妙在“过程”的展开曲折有致。能够将简单写得丰富、复杂,将感受变得微妙、绵长、强烈,正是文学的妙用。而概括、点醒处,要言不烦,则又是此文精思所在。
学生原创佳作:
忧与爱
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施新
琴者,腹为君子,弦是五德,以情而御,由心而发。我不禁感叹,这五根琴弦是如何奏响千古流传的乐章,一副匣是怎样让人断肠?
所以我爱琴,爱的不它的名贵,而是琴的品性。
在文人手中的琴是磊磊风骨,替将士送行的琴是锐利的刀剑,伊人手中的琴则是那浓浓的思念。琴因人心而变,代表着多彩的情感世界
夏日的太阳总是无情的灼烧着大地,不知疲惫。午后,沏一盏香茗,看茶雾弥漫,闻清香扑鼻。闭目静听,心中默默流来一种感动——那是一曲《凤求凰》。年少的司马,一表人才,卓文君年轻貌美。“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琴一起,她的心便随着音符去了。只为这一曲,她可以抛弃荣华富贵:只为这一句,她甘做酒肆里的卖酒女;只为这琴音,许下三生的约定!
我的心亦随着那份感情而去,留恋着,竟忘记了杯中的淡雅清香。琴,为有缘人当了红娘。
它容下了广博的爱,也容下了红尘这个纷扰世界。由司马我想到了嵇康。在刑场上他一派的洒脱,《广陵》一曲终成了绝唱。若他向权贵低首,铡刀便不复存在。但他不会!因这琴声使他的心坚强!音符里藏着风霜,将他此生的信仰全部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也是他饮那碗孟婆时最好的交响!
因此,琴不仅是乐器,更是一种信仰!但现在,我又为琴所惆怅。
不知是什么时候,古琴进入了剧院。天籁变成了生意人一种洽谈的手段。演奏的人用带着世俗弹奏,虽是响彻人心,但过于浮华。听众在交头接耳,竟然能像听懂了琴声里的信仰一样评头论足,时不时的还传来几声咳嗽还有手机的振动……琴的那份情感被伤的体无完肤。弹琴的人要的是名利。听琴的人只为彰显他们的高雅,但是又有几个人懂得琴的那份忧伤?将中华四艺之首与奢靡的物质生活相联系,不觉让人悲痛。
我心里的琴始终是这样的:在林间,一路*叶铺地,秋风轻抚着枝干发出轻微的声响。只有三五人,身着青衣。席地而坐,一张素琴便放在奏者的膝上。琴声与流水相鸣,这才是琴的风雅,这才是琴的潇洒,这才是琴的真谛!
爱琴,所以会为他伤感。琴曲终了,不知道为什么在这炎炎夏日我竟莫名感到一丝秋的凄凉。古琴三尺六寸五,便是一个天下!
例三:“文化传承与理解”写作系列指导之一————中药飘香
经典导读:学生高考满分作文
重庆卷高考作文题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一座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突然,门被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道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且下午跟我道别的人。“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跟我说‘明天见’。“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救赎
重庆满分作文
我曾长久地驻立在祖父的中药房门外,贪婪地闻着浓浓的药香,灵*仿佛也在这一刻得到救赎。
那是祖父的中药房,病人们亲切地称它是“杏林”,我仿佛能感受到这中药房后有一片杏林,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明媚的光芒。
望闻问切,我看见祖父微眯着眼睛,用一只布满皱纹的手轻按着病人的脉搏,那像是把握住了五千年中华之脉,延绵至今。
祖父说:“这是在救人,也是在自救。”
我被祖父的话深深打动,看着底部泛着煤黑的药罐被明火温柔地舔着。里面的药汁咕噜地冒着泡,升起袅袅的药香
我想这用三碗水熬成三口的药汁,正是中医珍贵精华所在:救赎与自我救赎。
中医在救人的同时,也洗涤了自我的良心。
祖父说:“如今的社会人情淡漠,医院,医生与护士戴着口罩,病人好像从不曾见过。他们的仪器固然先进,但却冷冰冰,不也少了点人情味吗?”
说着祖母从里面端出来一碗刚熬好的中药,递到一位病人手中,满眼是关怀的微笑。
我失神,那一刻如沐春风。
是啊,商品经济日益发达,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欠缺,人们之间少了那份原始纯朴的人情味,好像世界都暗淡无味了。
有人说,这是良知的缺席,这让我们变得如此孤单与孤寂。
中医仿佛就是这样一个民族的救赎者,在人与人之间,以一碗满是药香的中药传递着,解救灵*,在救赎别人的同时,一颗医者接济苍生,悬壶济世的悲悯之心也被救赎。
付出了温暖便会得到温暖,救赎了别人也是一种自我救赎,这是我从祖父看到的,也是每一个中医身上传递着的。延续了千年的人文关怀渗透着中华民族悠悠的悲悯之心。
我盼望着有一天,我也会成为这样一个医者,像我祖父或者更多同样祖父那样;也盼望着像我那样更多的孙女会懂得这份救赎。
让中药之珍贵在这一份救赎中,再续浓香。
内容20分表达20分发展20分总分60分
写作技法归纳:
1、题目简洁,内涵深刻。这篇作文,阅卷组公认的满分作文。这位考生在审题立意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材料中的两个人物,一个是保安,一个是工人,工人每天的问候,实际上有恩德于保安,保安救工人的命,实际上是对自己的救赎。
2、立意高远,哲理丰厚。这位考生,选取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为题材,细写了中医所包含的人生哲理。立意高远而又有醇厚的文民族化底蕴,读这篇文章如饮香茗,越砸越有滋味。
得分亮点:文笔优美,富有意蕴。
学生原创佳作之一:
再见那一树花开
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李天悦
(此文为母本,参加第十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获得总决赛一满分的优异成绩。)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我于斜阳中沉思伫立,看着熟悉的青砖白瓦在岁月侵蚀中斑驳陈旧。那一树淡*的槐花依旧静静绽放,如云似霞,空气中弥漫着熟悉的清甜香气。再见这一树花开,恍如隔世。
流年打马而过,当年清浅如烟的记忆却在此刻重新温暖鲜亮起来。老槐树下,你牵着我的手,赏过繁花似锦,踏过花落满地。韶华转瞬,在我如幼苗般茁壮成长之时,你却如那老槐树般日渐苍老下去。于我不经意间,你早已银丝如雪。假如能踏过这漫漫时光洪流,我可否再回到你身边,去重温那段一步一执手的流年?
姥爷是老家有名的老中医,都说医者仁心,姥爷就很有几分医者的儒雅与风度,讲话时总是温声细语,对待病人永远带着浅淡亲切的微笑。我常听妈妈说:“姥爷为穷人看病从不收钱,一生行善。”那日,我看着老爷在药方上写下龙飞凤舞的大字,指着其中一个字问他:“姥爷,这个字念什么?”老爷微笑答道:“是槐。槐花在春天开,可以做中药的药引。咱院就有一棵老槐树。走,我带你去看。”我听话地牵起姥爷的手,他的手宽厚干燥,带着淡淡药香,让人心安。
老槐树枝繁叶茂,淡*的花朵如云似霞,姥爷用手轻摇枝干,槐花瓣儿簌簌落下,纷纷花雨沾衣,清甜的气味浸染了悠悠时光,我笑着捡起落地的花瓣贴到姥爷脸上。阳光正好,花影斑驳,姥爷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都舒展开来,眼角眉梢都融着暖暖笑意,胜过十里春光。
姥爷爱在老槐树下支一个小炉子煎药,我也有样学样地搬个小凳子坐在他旁边,看他一边摇着蒲扇照顾炉火,一边叫我念“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温和模样。袅袅升起的烟雾温柔了岁月,药香中夹杂着丝丝缕缕槐花的清甜气味,缱绻了流年。依稀是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姥爷极爱瓷器,闲时,他总爱在老槐树下摆个小桌,桌上放几只瓷质的茶盏,自斟自饮上几杯。茶水流入茶盏,清亮的绿色在莹白的瓷器中似是上好的琥珀。曾听姥爷讲起过瓷器,釉下蓝、釉里青、白釉蓝花、孔雀绿釉、豆青釉……这些瓷器我虽未曾见过,可光听这空灵剔透的名字,便足以令我神往。
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姥爷曾说起过宋代的汝窑瓷,他说,纯正上品的汝窑瓷是天青色的,而若要烧制出纯正的天青色,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只有在雨过天晴之时烧制,才能有天青之色。而等待积云散去的朗朗晴日究竟要多久?那烧瓷之人要等过几番云卷云舒,才能等到那沾染了天色的青,婉转地出现在天边?只为这一眼,似已等过万年白云苍狗。姥爷说,做中药便如烧制青瓷一般,需性子温和,素心一点,不可急躁,非得要怀着一颗虔诚之心等过雾霭散去,雨过天晴,方才能窥其本真。而现在的人,缺的,正是那等待的虔诚之心。
彼时我正年幼,听不出姥爷话中的慨叹,如今想来,倒有几分明白老爷话中的意思。当今的时代,速度与效率已是人们普遍的追求,“尚用”二字早已在人们的观念中根深蒂固,又有谁能够像古时制瓷人那般素心一点,等过漫漫时光,只为等那一抹雨过天晴时的天青之色?
槐影轻摇,簌簌花雨中,药香氤氲,青瓷莹润。时光几度轮回,老槐树下的时光被岁月搁浅,不复光鲜……
细雨绵绵,如今再次回到老家,看那弃置许久的院子落满时光的尘埃,那一株古槐虽风姿不复当年却依旧屹立。我将手覆上它苍老的树皮,不禁苦笑,在这个追求速度与物质的时代,中药似是跟不上潮流般被遗忘在角落里,还有谁会记着将这槐花采撷熬入药中?古时为烧制瓷器而等过漫漫时光的虔诚之心怕是再也不会有了。花落了,人走了,过去的永远不可能回来了。
忽然听到一阵银铃般清脆的声音:“爸爸,这是什么?”“这是槐花,可以做中药的药引。”“那我们把它摘回去熬药好不好?”绵绵细雨不知何时已停,雾霭覆盖的天空褪去阴翳,透过层层积云、天光乍现,正是雨过天晴。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隔江千万里,就当为遇见你的伏笔。
岁月清浅如烟,老槐树在一场春雨过后再度焕发生机,绽放出一场盛世繁华,我依稀看见姥爷在槐树下浅浅微笑。雨过天晴,天光乍现……
学生原创佳作之二:
第11届文心雕龙杯全国校园文化艺术大赛决赛特等奖作品
故乡,忍冬
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林子珺
初次见到它,是在舅爷爷草药味弥漫的庭院里。那一簇簇*白色的小花尤其显眼,随风摇曳,发出"沙、沙、沙"的响声……
舅爷爷是个中医,每当他在熬煎中药的时候,我便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托着腮帮子一阵发愣。闲暇之时,舅爷爷用蒲扇指点着庭院里的花花草草,教我如何识别它们的名称。
"这是忍冬……舅爷爷最喜欢的花了……"听着舅爷爷的介绍,我敷衍地附和着,心思早已飘到了庭院外的世界。正说着话的舅爷爷见状叹了口气,摇头蒲扇轻轻一挥,我如同脱缰的野马一样穿过庭院,穿过散发着淡香的*白花儿,将舅爷爷"野小子,小心点!"的训斥声拋到了脑后……
后来,我随父母离开了江南小城,来到了北方。也许是水土不服的缘故,没过几个月,我便开始生病,嘴唇干裂,喉咙红肿,每次好了又复发,身体一直很虚弱。终于熬过了一个学期,我又被父母送回了熟悉的老家庭院养病。
屋外细雨连连,室内寒气逼人,我坐在舅爷爷的身边,看着舅爷爷在白色的纸笺上写下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如同女子柔和的眉眼一样舒展开来。一看到"忍冬"二字,我的心猛地颤了一下,在舅爷爷准备用*纸将草药包起来时,我忍不住小声地问道:"舅爷爷,哪个是忍冬呢?"
舅爷爷小心翼翼地将一朵失去水分的*白色的小花轻轻地放在我的手心,笑眯眯地点头示意我看——它安静地躺在我的手中,是那么香甜地酣睡着。我的心中顿时涌起一种奇妙的感觉,记忆的匣子瞬间打开了——茂盛的枝叶中间,一簇簇或*或白的小花,在阳光中向我浅浅地微笑;一阵阵淡雅的香气在庭院里弥漫着,似乎凝结成了一团团淡青色的雾,将我包围其中……我转身向庭院里跑去,只看到一些光秃秃的枝条,孤零零地兀立在土壤中……
"傻妹子,忍冬要到初春才开花,现在还是深冬,哪里来的忍冬哟?"舅爷爷笑呵呵地背着手踱出了屋子,屋内看病的人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我涨红了脸,心有不甘地扯扯舅爷爷的手:"那您带我看看它们嘛!"舅爷爷把我领到了庭院的角落,我呆呆地望着这片阴暗潮湿的地方,使劲怂着鼻子闻地说道:"舅爷爷,忍冬在这里真的会生长吗?""会的,一定会的!这可是忍冬啊!"舅爷爷捻着胡须,言之凿凿地说。
随着初春的到来,我惊喜地发现庭院角落里的忍冬冒出了嫩绿的枝芽。我还没来得及为它的点点绿意而欢呼,才过去了几天,忍冬的枝叶就开始慢慢萎缩,软软地耷拉着脑袋,显得没有一点生机。我急忙跑到屋里,拉着舅爷爷的手跑了出来:"舅爷爷快看!它们怎么都枯死了?"舅爷爷皱了皱眉头,自言自语地说:"这是怎么回事?以前还真少见……"转身安慰我说,"莫急,再等几天看看。”
到了四月中旬,忍冬也许是听到了我期盼已久的心声,一颗颗跟打了激素一样争先恐后地挺直了枝叶。庭院里白色的灯罩上围上了一圈忍冬,宛如一块厚实的围巾;竹栏杆上也布满了忍冬的枝条,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有的地方还飘着一根根丝带。看着忍冬在庭院里俏皮地凹凸着造型,我的心也跟着一阵雀跃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忍冬的蒂上开始冒出了花骨朵,每个上面都长着两朵相同的花,花蕊好奇地将身子探出了外面,仿佛想带上自己的花笺飞上蓝天,赶去与春天约会。一开始,它们都穿着洁白的纱裙,在我一天天地守望下,它们终于换上了鹅*色的衣裳,一阵微风拂过,摇落了一地斑驳的碎影,引起我无限美好的遐想……
"知道忍冬为什么会长得这么好吗?"背后舅爷爷笑咪咪的声音,将沉浸在遐想中的我拉回了庭院,"忍冬还有一个名字叫金银花,是拿来入药用的,能清火解*、消炎褪肿。它们知道自己的药效好,便有了需要担负的责任,即使长在角落、暂时萎缩,也会想方设法地一天天努力向上生长,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听着舅爷爷娓娓道来的话语,摸摸自己早已愈合润泽的嘴唇,望着阳光下的忍冬在一阵阵随风起舞,我心里想,忍冬于我,不仅是摇曳在庭院里的一道绚丽多姿的风景,更是珍藏在我心底的一种绵长隽永的情怀。
本文写了熟悉的江南风景,写了忍冬,写了忍冬不为人知的那些生长习性,表现出对于故乡、对于亲人、对于生活的热爱之情。文章语言流畅自然,描写细腻生动。
总之,中华优秀文化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传承优秀文化是势在必行的措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者、继承者、传播者,我们更应该通过课堂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融会贯通在教学内容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领悟优秀文化的真谛,在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过程中,力求使之和学生的高考写作及竞赛写作备考结合起来,从而做到既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人文素养,又增添学生作文文化含量,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齐鲁壹点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