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节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有关南巫的多重意境的解构,都在这里了
TUhjnbcbe - 2023/5/30 21:36:00

本文作者:李啸天

1.马来西亚电影《南巫》,因为在电影节上被盗录,在网络上大面积流传,使得这部影片一时引起热议。的确,连上映时间都还未定,片源却在互联网上遍地开花,使得主创人员的心血全部打了水漂,这的确是让人非常心痛的事,情何以堪。盗录的人实在是太可恶,素质差到极点,真该被枪毙。

2.骂完盗录的人,其实转过头来应该骂自己。毕竟,还是抵挡不住诱惑,随着大流将资源先看了,成为了互联网帮凶之一。

在《南巫》主创血亏的惨状面前,每一个参与观看的人都不是无辜的。就像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看就看了,还写,还传播图片,也算是诅咒为虐吧。我在要不要写一写这个问题上,大犯踟蹰。最终,决定还是简单说一下吧,就只言片语地简单聊一聊。要不然,真的过阵子就忘光了。

3.那就写成散章式的吧。

4.《南巫》是导演张吉安的处女作。

就像大多处女作一样,导演往往倾向于改编自己身边熟悉的事,尤其是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人与事。

《南巫》改编自导演张吉安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讲的是他记忆中一件家事,有关妈妈帮爸爸治病的一段往事。

所以,《南巫》算得上一个回忆录。片中男主手下的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就是儿时的导演本人。

5.再所以,《南巫》不是一部商业性质的恐怖片,也不是很吓人的惊悚片,人家就是一个童年回忆。

你见过将自己的童年回忆讲成一个惊悚片的吗?

再再所以,《南巫》是一部文艺片,而且是非常文艺,非常温馨的文艺片。

它的镜头语言,它的影像风格,它的故事基调,都充满了平缓的、圆润的柔软感,很怀旧,很有油画感。想要看一部惊悚大片的人,可以散了。

6.《南巫》的故事是极简的,就是张吉安记忆中的父亲,也就是片中的男主阿昌原本安安稳稳地过着小日子,与世无争,做点小买卖,聊以养家糊口。

可是,这样的生活并不容易。阿昌突然就被邻居下了降头,躺在床上,萎靡不振。女主阿燕,也就是片中女主,张吉安的母亲,为阿昌想尽一切办法治疗的过程。

起初,阿燕不相信什么降头。后来看到阿昌在咳嗦时从口里咳出了生锈的铁钉,才开始有所狐疑,然后开始去求神。先后在多宗教神里转悠,依次求了拿督公、山神婆婆、巫师,阿訇,最终在山神婆婆的护佑中,解开了丈夫身上的降头。

更极简一点,《南巫》就是一个“被下降头”与“解降头”的故事。

没有一波三折,就是很平缓的叙事。写实、朴实、真挚,然后还隽永。

7.就像许多文艺片所做的那样,《南巫》在讲述“解降头”的过程中,将个人回忆及时代印记很好地镶嵌到了影片之中。说到底,这是一部私人化的电影。就像阿方索·卡隆的《罗马》一样,将个人回忆与历史变迁水乳交融地化为一体。

《南巫》的故事发生在年,张吉安极尽复原了80年代的场景。对于生长在马来西亚北部省份吉打州,尤其是象屿山下的人来说,极具感触。不过,也由于影片过于私人化,除吉打州之外的观众,看起来则显得有点隔,不太了解片中细节中所呈现的精妙之处。

年代的马来西亚吉打州,象屿山下的村庄里,生活着马来人(巫族人)、华人、暹罗人、印度人等,活跃着道教、佛教、伊斯兰教、马来巫术、暹罗巫术等各种宗教神灵,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看得人眼花缭乱。

对于一般观众来说,要想无障碍地理清这些宗教神明之间的关系,并不容易。加上我国一直摒弃封建迷信,导致很多人对于神明之类的东西,要么不信,要么不懂,以至于隔阂很多。所以,观看《南巫》其实是有一些门槛的。直观地看完,除了对故事有所掌握,对片中的一些蹊跷,会有种一头雾水的感觉。

《南巫》特地点明这是一部讲述“人与边界、巫界的故事”。是以,不去搞清楚其中的神明关系,很难完全看明白个中缘由。

8.《南巫》中的男主阿昌一家严格意义上没有明确的某一宗教的信仰,就是普通百姓的那种实用主义,泛神论,觉得什么有用就供奉什么,就去拜谒。实用为主,并不是为了清净心灵。

影片中可见的,在阿昌家里供奉着保护家庭平安的土地公公,这是华人道教的神。在道教体系里,土地神属于最基层的神灵。他也比较接地气,所以一般都供在地面上,有的家庭会直接供一个牌位,有的家庭则会用一个小小的神龛。阿昌家里是一个还算高大一点的牌位。至于他家供桌上供奉的,则是北部马来西亚的一个本地神灵,被称为伯公。大概类似中国华北一带的泰山奶奶。地位比土地公公要高,一般需要配以长明灯。片中伯公神位之上的红色电灯泡就是供神专用的。

除了土地公公与伯公,阿昌家的厨房里还供奉了灶神/灶君,这也是典型的道教神。从阿昌家里供奉的这些神灵,可以看出阿昌一家是典型的传统华人家庭。

阿昌是本地华人,阿昌的妻子阿燕是从柔佛嫁过来的华人,属于外地媳妇。柔佛隔柔佛海峡靠近新加坡,稍微现代一点,对神明的态度不如阿昌那么虔诚,这个下面再讲。

阿昌家的院子里,供奉着马来西亚本地神拿督公。这拿督公其实也是一种土地神,是华人来到了大马之后创造的一种本地神。如果说土地公护佑的家庭内部的平安,拿督公护佑的则是家庭意外的平安。大马华人常常会在外出时,去乞求拿督公保护出入平安,在情场、商场、*场失利时,或者遇到任何困厄时,都会乞求拿督公的护佑,希望得到护持,能够转运。

但拿督公性情不一,有些拿督公会喜欢做恶作剧,万一谁家供奉的拿督公是这样的神,则这个家里就总是会出现一些奇怪的小病,烦恼不已。更有些拿督公,则会受人驱使,去做一些恶事。《南巫》中的阿昌被“下降头”,被巫师驱使的拿督公就难辞其咎。

《南巫》中故事的起点,是阿昌与阿燕在拜自家供奉的拿督公时,发现一条蛇盘踞在神龛之内,阿昌以为蛇是拿督公的化身。民间在祭祀神明或祖先时,若祭祀点附近出现点什么小动静,或者出现小动物,都会被认为是神明/祖先的化身。所以,阿昌以为蛇就是拿督公,然后一路追赶着蛇的去向。一直追到了“天官庙”。

“天官庙”,也是道教灵神之一,而且是道教中最早的一批神灵。“天官”之外,另有“地官”“水官”,并称为“三官”,中国各地多有“三官庙”。道经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所以,有些地方会将“天官”析出来,单独供奉,是以为“天官庙”,专为祈福用。

结果,这个过程中不小心将对面邻居阿南家的门板撞坏。晚上阿南叫嚷着来问罪,阿昌给了阿南一点钱,让他去修自家的门板。阿南愤懑不平地走了。

但是,不久噩耗传来。阿南,在外出买材料时出车祸去世了。

阿南是暹罗人,他的妈妈阿kaew姨因为儿子的去世,迁怒于阿昌一家,于是她开始做法,对阿昌“下降头”,几欲置阿昌于死地。阿kaew姨对外号称是为了迎回阿南的灵*,以掩饰她“下降头”的行为。

在东南亚,“降头”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巫术,在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老挝、印尼、缅甸等都有。而且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巫术,其施法过程和种类多不胜数。《南巫》中的吉打州位于泰马边境,阿kaew姨又是暹罗人,她施的法自然是泰国巫术。

泰国降头一般最明显的征兆为吐铁钉、吐头发、浑浑噩噩、神志不清等。片中阿昌就口吐生锈的铁钉,且浑浑噩噩,神志不清,卧床不起。

阿kaew姨在片中,分别拜谒拿督公与田伯公,以行法事。

尤其是田伯公,更是直接来源于暹罗文化里的神灵,是专门用来护佑田地的。

而且,在无人祭拜时,田伯公会出走,回到泰国一方去。

阿昌在中降头之后,让阿燕去求神解降。

阿燕身为外来媳妇,有些见识,不太迷信这些。最初,医院进行治疗。直到看到阿昌吐出了生锈的铁钉,心下才有所动。

她去寻找了暹罗佛寺里去求神。结果,在那里为他纾解困难的是信奉拿督公的神汉。佛教被搁置于寺院的角落里。

神汉怒斥阿燕,说阿燕亵渎神灵,阿昌更是因为亵渎神灵才被降罪。

对了,这个浑身颤抖的神汉是导演张吉安亲自客串的一个角色,比较好玩。

神汉要求阿燕去象屿山的山洞里去向山神婆婆赔罪,大概山神婆婆可以帮到阿昌。

阿燕驾车去象屿山寻找山神婆婆。你说阿燕不信神灵吧,但她开的车里,又有神符。这是当地信佛教的人,才会在自己车里挂佛牌/符咒等庇佑出行平安。

在象屿山的山洞里,阿燕没有向山神婆婆求到什么。反倒有位神秘的女士,为她讲了山神婆婆的起源故事。其实,这个声音就是山神婆婆本人的现身说法。

山神婆婆,也被称为珂娘,曾经是一位泉州公主,带了财宝与稻米来到这里,却被巫师下了降头,再也回不去故乡了,死在了这里,山体变成了本地的山与水,海港与象屿山,都是她的化身。还有,山神婆婆也帮不了阿燕,因为她不是巫裔,无法解降头。

阿燕没有乞求来帮助,反而听了这样一个故事。随着背景响了祷告乐,女主听闻,便说天色晚了,要回家。背景响的音乐为穆斯林祷告的经文。此次的祷告为每日中的第四次(Maghrib),时间为当地时间晚上7:27左右,也正是当地日落的时间。

到这里,大家看,已经出现了道教、暹罗巫术、佛教、伊斯兰教等各种宗教文化的印记,使得本片里的各种神灵错综复杂。

话说回来,阿燕在乞求山神婆婆无果之后,只好再去求Tam伯的帮助。

Tam伯则是一名马来巫师,但是又信奉伊斯兰教。在大马*治强人马哈蒂尔的统治下,大马将伊斯兰教定位了国教,实行*教合一,将穆斯林阿訇专职化,所以Tam伯身为巫师已经半退休化,不太想出手帮助阿燕。

最终,Tam伯还是出手帮了阿燕,并告诉她阿昌乱信邪神,被人下了降头。

Tam伯传授阿燕解降头的法子,给了她一个法器,去门前大树下向下戳,无论发现什么奇怪的东西,都要用黑布包好,然后连同门前的拿督公一起,放到深海里去。

阿燕从大树下抛出了长长的一卷衣物,正是阿kaew姨“下降头”采用的灵媒。之前,阿燕与孩子在树下挖矿埋葬死去的小鸟时,并没有发现地下有什么衣服。在法器的作用下,才能发现。

拿到衣物,阿燕终于发现事情有多恶劣。此时的阿昌,已多次说有人要索他的命,他快坚持不住了。阿燕赶紧收拾那些衣物,打算连夜处理,这个过程中,阿kaew姨下降头驱使的小*/邪灵则始终跟随跟着阿燕一起走。

阿燕装好衣物后,赶紧赶到海边,想找船只出海,结果无人愿意帮她。最后,一个女孩子现身,说她的船可以出海。

阿燕坐上船只,女孩告诉她只管做你的法事,但千万不要回头。因为,那个即将被投入大海的小*/邪灵,就在阿燕的身后,一旦回头就会撞见,阿燕会被吓坏的。

最终,小*/邪灵随拿督公及那些器物一起沉入大海。阿昌得救了。

解了降头,整个影片的故事基本上就讲完了。随后是字幕的补充,说现实中的阿昌,在自己被解了降头之后,还跟随解降师修习了解降的方法,去帮助更多的人。

影片至此结束。

9.但是,如果只把《南巫》当成一个“解降头”的故事,那么明显浅显了。其实影片还有微言大义的一面,要讲的远比你想象的复杂要多。

用写实的方式来拍一部神*片,其实国内也有,前两年的《北方一片苍茫》就是。导演蔡成杰就用很写实的方式讲了一个萨满的故事,神与*,全都有所展现,镜头语言也极其精彩。但与《南巫》比起来,缺点在于它就只是一个故事,缺少微言大义,没有传达更多的余味出来。

《南巫》更有些像韩国的《昆池岩》。《昆池岩》表面上看起来只是一部一惊一乍的商业惊悚片,但实际上它处处在映射朴槿惠*府及朴正熙*府两个时期的黑暗与无力,是一部*治隐喻片。

《南巫》也是这样的,它映射的是马来西亚华人在大马境内所遭受的压迫及隔离的状态,隐藏的是华人的血泪史。

有关华人在马来西亚的融合问题,我在《李宗伟》一片的影评里详细写过,(这里只简要说下。

时间回到年,万隆会议的召开,大幅提升了成立6年的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正是在这次会议期间,出席会议的总理周与印尼签订了《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就此,中国正式不再承认双重国籍。

在万隆会议之前,时间回到更早的年,当时的荷兰殖民者勒令荷属印度尼西亚华侨全体改入殖民地籍。为了护侨,大清*府在年对抗性地通过了《大清国籍条例》。当时荷兰殖民者奉行出生地原则,即以个人的出生地点来确定国籍,而清*府则奉行血统主义,即以亲子关系来确定国籍,承认“双重国籍”。

后来,民国*府继承了清*府的相关规定,年和年的《中国国籍法》均承认“双重国籍”。在我国位开国将帅中,就存在9位“华侨将帅”,其中包括1元帅2上将2中将4少将。元帅叶剑英早年生活在马来西亚,19岁以后才回到国内。上将周士第是新加坡归侨,叶飞是菲律宾归侨。中将庄田与卢胜都是新加坡归侨。少将曾生是澳大利亚归侨,吴克之是新加坡归侨,陈青山是马来西亚归侨,叶松盛是印尼归侨。

在年后,海外华侨是存在失落感的。自古天下华人讲究“落叶归根”,可是突然祖国不再承认自己是国民了,那种有家难归的伤痛是难以痛表的。

如果“有家难归”还只是一种精神上的创伤,那么无论是印尼还是马来西亚都掀起了腥风血雨的排华方案,更是严重伤害了华人。在印尼,只在年的“九三零”事件,就屠杀了30万华人,举世震惊。在并不遥远的年,再次发生“黑五月事件”,据印尼官方给出的伤亡是:印尼华人一共有人死亡,24人受伤,85名妇女遭遇到强奸、轮奸以及性骚扰。

在马来西亚,同样对采取排华措施。在年爆发了“5·13事件”,这次血腥的种族冲突导致了多人死亡和负伤,大量华人领袖被捕,根据官方公布,直接死亡人。之后,就是年的“茅草运动”,《南巫》中有所体现。

你若说这些排华行为只是民间,其实不,恰恰是*府行为,尤其是马来西亚。马来西亚长期的执**巫统(马来民族统一机构),无论是“5·13事件”还是“茅草运动”,都是由巫统发起的,实在是令人发指。巫统的铁腕人物马哈蒂尔,就是一名铁杆的反华份子。

体现到《南巫》里,就是原本是很普通的邻里纠纷,结果暹罗邻居不仅破口大骂,还在自己中了意外之后,下降头恶*地诅咒华人家庭。

阿燕去找马来巫师求助,结果却遭到拿督公的训斥,说你华人既然不信干嘛还要来求助?这神棍还胡乱指点,将矛盾引到华人自己身上。说是阿昌得罪了山神婆婆,让阿燕去求山神婆婆。在这里,连本地神神灵都不眷顾华人,其悲也苦。

再就是对年“茅草运动”的直接展现。先是在当年的9月份,马来*府公开宣布提拔、调升不谙华文的校长和老师到华小任职从教,这显然是想瓦解华文教育赖以存续的组织力量。这对华人来说,当然是不可接受的,于是纷纷发起抗议。然后到了10月份,执**巫统马哈蒂尔*府援引《内部安全法令》,实行“茅草运动”,将上百名与其意见相左的人士加以拘捕,其中包括华文教育人士林晃升、沈慕羽等,控告其煽动种族情绪及威胁国家安全。

后来,华人不断发起一波又一波反对的声浪,使得马来*府终于有所缓和。先是同意华人可以担任华人学校的高级职位,后又于4年后马哈蒂尔提出“年宏愿计划”,转变国家文化方针、采取开放*策、允许华文教育。

巫统发起的“茅草运动”,也被称为“华小高职事件”。反映在《南巫》里,就是在学校里,马来华文小学鼓励学生说华语(普通话),说方言就会被处罚。还有就是华人小孩被要求使用马来名字,这样可以得到照顾,可以有机会升大学。

再再就是,片中最后的点题,山神婆婆珂娘亲自现身,来救助阿燕一家。珂娘驾着船,突然说我不能再往前了,只能到达这里。然后珂娘唱了一曲《出汉关》,语下之意,就是一旦出了汉关就再也回不去了。华人的酸涩与苦楚,由此迸发。

《出汉关》

词、曲:张吉安

回不到

山的从前家的心愿

天长路又远

听不见

你的召唤心烦意乱

孤雁夜长叹

唱不完

声声南管肝肠寸断

吹度玉门关

心在归途人在远方遥望

出汉关来到此

出汉关来到此

10.最后,聊一下“人与边界、巫界的故事”,以及片名。

因为故事发生在马泰边界的吉打州。第一个边界就是马泰的边界,阿kaew姨回暹罗也就是回泰国。边界上的故事,总是容易让人动容,这个就是。其二,是人与人之间的边界,华人与巫族人之间,与暹罗人之间,同样存在着一个边界,华人居下,其他人则高高在上,形成威压。其三,是人与神/巫的边界,尤其是阿昌,在中了降头之后,生命游离于人*之间,恍恍惚惚。其四,是海外华人与故乡的边界,有国难回,有家难返,即便是神,也被禁锢在野蛮之地上,返乡无门。

至于吉打州,实际上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州之一。它位于马来西亚的大陆部分的最北端,是一个陆地州。西面是马六甲海峡,北部与东部都是泰国。

但是,《南巫》的英文名字叫“TheStoryofSouthernIslet”,意思是“一个南方小岛的故事”。岛屿常用的写法是“Island”,张吉安则用了“Islet”,这个用法相对来说比较雅致,“Islet”也是岛屿,但更多用在文学描述里。但细究Islet的意思,则是更小的岛屿,像体量巨大的格陵兰岛就只能用“Island”。“Islet”更多指的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岛。就像下面这个,大的岛屿附近的那种礁石,如果将其也成为一个岛的话,就会用“Islet”。

吉打州明明是陆地,何以张吉安要说他讲的一个南方岛屿的故事呢?这个“岛”,其实是象征意义的岛屿,就是心灵的孤岛。华人身陷异域的那种景象,被他称之为了孤岛。这样理解就通了,这也是使用“Islet”这种文学化的词的意义所在。

作家张炜有本小说叫《外省书》。可是张炜是山东人,他写的故事也发生在山东,怎么山东就成了外省了呢?究其根本,是张炜的自我疏离,他写的是自己在俗世里挣扎的心境,是自我流放,是以山东也成了外省。

对于吉打,国内观众可能不太了解,但一说“*片皇后”李心洁,可能大家都知道了,她就是吉打州出生的马来西亚华人。

最后,就以李心洁的这张伶俐可爱照片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关南巫的多重意境的解构,都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