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疫情期间,位于扬州生态科技新城杭集镇的G40杭集南出入口,于7月31日封闭。66人,44辆车辆,滞留在高速入口的杭集镇内22天。
扬州新城公安分局民警朱善和日夜驻守现场,安抚滞留人员情绪,奔走协调,为他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他真情守护着每一个人,却唯独忘记了自己……直至被查出身患恶性肿瘤。
时时守护的“服务员”
疫情期间滞留群众在短期内不能离开,当地*府为他们协调了临时住宿地。但因车上有货,司机们还是选择以车为“家”,朱善和就开始张罗起滞留群众的一日三餐。
每天早上5点30分,朱善和从杭集派出所赶到杭集南收费站附近的王桥村卡口,和志愿者及热心村民一起准备早餐。临时餐车上那口农家灶台上常见的大锅,一顿至少要煮9锅面条。
“我们一般都是多人轮岗换班到滞留点分发一日三餐,但是朱警官却是日日到,餐餐到,从没有过休息。”扬州市杭集镇王桥村村主任史敏告诉记者,为了赶时间,朱善和的早餐常常是一瓶牛奶或一小碗稀饭汤,后来因为喉咙疼痛吃得更少了。
看到滞留群众吃上热乎乎的早饭,朱善和与同事就开始对辖区内多名居民进行数据核查,并开展防控值守、物资保障等疫情防控工作。
8月15日上午11时许,一位5岁孩子的父亲在群里求救:“孩子突然头晕恶心,极不舒服,我们手足无措,请帮帮我们。”朱善和第一时间看到了这条求助信息。
“当时老朱和我正在核酸检测点值守,看到消息后,他立马赶到滞留点,将一家三口安排在执勤休息室里,打电话询问医护人员,基本确定孩子是中暑。”杭集派出所辅警朱晨告诉记者,朱善和一路小跑到村委会找来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经过救治孩子恢复了常态,57岁的老朱却坐在地上缓了半小时才站得起来。”
设施齐全的临时“浴室”
解决了滞留人员的一日三餐,朱善和又想到天气炎热,滞留人员洗澡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起初,路旁的公共厕所里,拧开水龙头还可以简单应付一下。立秋之后早晚温差大,滞留群众里还有20名妇女儿童,朱善和考虑到他们本就体弱,用凉水洗澡更容易生病。
想到这里,朱善和立即跟村民烧了10壶热水,送去给大家用来洗漱。3天后,朱善和看着一辆辆滞留的卡车和一张张焦急等待的面孔,他认为这不是长久之计。
“老朱提出想给滞留群众找个临时洗漱地,为此他四处奔波,寻找合适的地址、协调相应的设备。”杭集派出所教导员张生兵回忆到,“浴室”水好不好接,电路通不通,热水器如何装,洗澡水往哪流,这些问题朱善和都考虑到了。
朱善和看中了在王桥村卡口50米外的一块空地,村民们东家找来一块板,西家送来一块棚,村支书帮忙找来了一个八成新的热水器,在大家的支持与帮助下,“浴室”就这样搭建起来了。
“滞留了以后一直不能好好洗澡,天这么热,人都要馊掉了,多亏了朱警官,在这么有限的条件下还帮大家伙搭了临时浴室,洗上了热水澡,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现场滞留人员纷纷对朱善和表示感谢,他们记得临时“浴室”启用的那天,朱善和等到众人洗完热水澡,才拖着疲惫的双腿走到自己的车边。
朱警官“消失”去哪了?
8月20日中午,朱善和像往常一样给滞留人员送饭,他突然接到了卫生院的电话,他的检查报告高度疑似恶性肿瘤。
10多天前,肿瘤的出现就早有征兆,朱善和吃饭时一直感觉嗓子好像有东西堵着。教导员张生兵发现了,连续3医院“去看看”,朱善和总是笑着摆摆手:“忙完疫情就去看。”直到饭菜用汤或水往下冲还很难下咽,他才挤时间到附近卫生院拍了片子。
“当时他开着免提,接到卫生院的电话,说他CT片显示,高度疑似恶性肿瘤。他愣了一下,我当时就劝他,要不你先回所,换个人去送饭?”杭集派出所民警周天人记得那天的情景,朱善和听完他的话没有停车,“还是先把饭送到吧”。
“我一到杭集南收费站,十几个货车司机一起围了上来。都问我怎么没有见到朱警官,朱警官是到其他地方执行任务吗?”杭集派出所民警汤富源负责接替朱善和的工作,他把朱善和生病的事情告诉了大家。沉默片刻后,有人叹息,有人抹泪……
8月25日下午,滞留人员返程工作开始启动,大家陆续踏上了返程之路。朱善医院被确诊为食道癌,目前,扬州市两级医院全力救治。
践行训词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在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刻、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朱善和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用忠诚、责任、担当、奉献,诠释着疫情当前,警察不退的铮铮誓言。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钱晶晶曹阳